经严世宽提醒朱允炆这才将目光聚焦在马瑞的脖颈处有些汗颜的望着那名禁卫。
“哦!那个马爱卿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受了点小伤无碍的。惟中你还是先向朕汇报汇报这里面的具体情况吧!”
被朱允炆这一打岔严世宽也没有将注意继续放在马瑞身上,而是示意手下上前来将一摞摞文件堆积在了地上。
“圣上这些都是按照您的指示所留存的各项实验最近一次的数据,其余的也都按照陛下您的要求分门别类的保存好了方便以后查阅。”
朱允炆拿起一本仔细的查看,上面记载的正是苦味酸也就是后世常说的第一代黄火药的制作方法。
朱允炆十分满意地放下手中的小册子说道:“看来你们的进度不错嘛,成功研制出硝酸了是吗?”
“回圣上的话,目前按照圣上您的指示我们所有的官员工匠全都加班加点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各自所负责的对应项目。都有了不错的进展,圣上您随微臣来容微臣为您一一介绍。”严世宽满眼崇拜地说道。
要是放在以前严世宽面对朱允炆也就只是古代那种臣子对皇帝应有的尊崇,现在更像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了后世那种科研工作者对于业界大能的顶礼膜拜。
“你们干什么,老子堂堂国公又不是肉票。你好大的胆子敢蒙小爷我的眼睛。”
李景隆的突然出声打断了君臣二人对于自然科学继续深入探讨的兴致。
朱允炆有些无奈地看着这个二世祖对着严世宽说道:“算了,以后你少不了和这个废物打交道就带他认认路吧!”
众人在严世宽的带领下走入林间小道,朱允炆手下的五名禁卫立马便上前围住了朱允炆。
其中一人压低声音禀报道:“万岁爷林间埋伏了不少人。”
“圣上不必惊慌前方不远处便是微臣按照陛下所给图纸铺设的火车轨道,这些都是微臣担心附近猎户无意间闯入所安排的暗哨!”看着几名禁卫戒备的模样严世宽赶忙解释起来。
对此朱允炆却是表现得十分震惊脚下的步伐不禁加快了许多激动地说道:“你们已经发明出蒸汽机了吗?快带朕去看看,气密性和动力问题你们又是怎么解决的?”
“圣上前方十里便是了,光这三十里的铁路铺设就花了我们三十五万两。
那蒸汽机以工部现在的技术也只能造出这一台了。就单单是圣上您所提到的气密性我们就将我等难住了,其根本就在于圣上您所提到的焊接技术工部当前实在没有办法掌握,才导致耗费了无数钢材才造出这一台蒸汽机。”
说话间,众人便来到了这个世界第一台蒸汽火车的面前。
朱允炆轻车熟路的打开车门坐了进去,怎么说呢?简陋,十分的简陋。
只有一节车厢前方放的是蒸汽机和煤堆,后方便是几个木质的座椅被铆钉牢牢的固定,除了这些整个车厢便再也没有了其余物件。
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火车缓慢得前行,李景隆看着窗外缓慢移动地树木不禁激动的叫道:“万岁爷,您快看那些树在动哎!我难道是眼花了吗?”
朱允炆却是没有理会反倒是盯着瘫软在角落如同烂泥般的马瑞有些担忧。
这家伙不会死了吧,这火车发动这么吵他怎么还没有醒?
“万岁爷,您不用担心我看他刚刚动了,估计是一睁眼看到窗外的树影掠过又吓晕了吧!”此时的严世宽出声道,又转过头对着李景隆说道,“曹国公您还真是好胆量第一次坐火车居然没有丝毫惊慌,这并不是外面的树木在动而是我们在动。”
“倒是新奇,铁疙瘩居然还能动。万岁爷您到时候也赏我一个这样我以后就可以坐着他去见您了。”李景隆一脸兴奋的说道。
“行啊,朕准了你出银子朕让工部立马给你造一个。”朱允炆冷笑。
接过话茬的严世宽也是打趣道:“国公爷,既然陛下恩准了那我工部便只收国公爷个成本价,一里铁路一万两。这个火车就打个九折收您八十七万两吧!”
“什么?要这么多钱,那我还不如骑马呢!这个铁疙瘩这么慢。”对于如此价格李景隆也是有些咋舌。
对于李景隆此般看法严世宽走到一旁拿起一块煤炭说道:“曹国公,您别看他现在走的慢,但是只要有这煤炭坐火车便可一直跑。
开足马力的话,一天能行四百里里。”
“煤?我靠你是想毒杀万岁爷吗?这东西是个人就知道有毒。”李景隆对此大惊失色立马冲上前捂住了朱允炆的口鼻。
谁曾想却被朱允炆一脸嫌弃的推开:“朕看朕没有被这煤毒死倒是要先被你给捂死了。”
“曹国公您误会了,这些煤炭都按照圣上所说的方法去了硫已经无毒了。”
“去硫?”李景隆小小的脑袋上大大的问号。
“你不必向他解释,浪费口舌罢了!还有多久?”
就在朱允炆询问之际火车便轰鸣着开始刹车,又前行了一段距离才停住。朱允炆走下火车便见一群工匠围了上去不禁有些疑惑:“这是干什么?”
“回圣上的话,目前火车长久可用刹车片还未研制出来,所以每一次刹车之后都需及时更换。”严世宽一边解释着一边将众人领进山洞。
洞口不大可是进入之后却是让人十分震惊,里面灯火通明人为的隔出了几十个单间。每一个单间都足足有五十平米里面充斥着各种忙碌的身影。
“这就是你们工部拿着朝廷一千多万两白银,靠人力一点点凿出来的吗?”这时一直被一旁杂役搀扶着的马瑞悠悠转醒顾不得脖颈处传来的疼痛问道。
“马大人,稍安勿躁圣上还在这呢!容我稍后和你解释。”朱允炆早在先前的就将马瑞朝堂之上追问钱款去向的事情告诉了严世宽,严世宽自然也不愿多费口舌与马瑞辩解只好先安抚着。
“圣上前面都是您从户部和翰林院抽调的擅长演算能手,他们在研究数学领域工作的同时还为研究员提供数据测算与核验。
目前已经将证明过的那些公式汇编成册装订起来,取名为《算经》。微臣此前还认为算术不过是奇技淫巧上不得台面,可自从来到这里微臣才发觉此前自己实在是井底之蛙,也难怪圣上对算学之术如此重视。
这里的每一项研究都离不开算数,所以微臣还增设了算学班每日安排官员工匠进行学习。”
朱允炆十分满意于严世宽的治学态度不住的赞赏道:“不错,惟中你能明白这一点就非常好!此前朕便大致的将各种学科的范畴告诉你了,之后你要注意归纳总结将其中所蕴含的规律记录下来让后世之人都可以学习。
等朕回京之后会从翰林院抽调一批人手过来协助爱卿你的。务必要让这些知识能惠及到我大明的每一个百姓,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微臣谨记!”严世宽满怀激动之情的将手中的书本递于朱允炆接着说道。
“圣上这是您派来的礼部官员所编撰的简化汉字,请您御览。”
朱允炆错略的翻阅之后满意道:“不错,不错命人快马传回礼部先让礼部官员学习,等日后时机成熟再向全国推行。”
“圣上这简体字确实方便,民间有许多工匠并没有读过书。原先的字对于他们而言学习起来过于麻烦,反倒这礼部按照圣上您给的汉语拼音制定的汉字,这些匠人学习起来却是比我们这些官员快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