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五年县令,亿斤粮震惊李世民 > 第119章 贞观三年的新生活(第3页)

第119章 贞观三年的新生活(第3页)

比如不要在昏暗灯光下看书,避免伤害眼睛。

“你当作是就行。”

方源笑了笑说道。

这些都是他穿越前的小常识。

平常多注意,能减少生病和有利身体健康。

古人很少注意这些,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也使得古人的寿命普遍很低。

“行,我下次注意。”

赵英才笑了笑说道。

方源不会骗他,这是可以肯定的。

故而方源的一些大小意见他都欣然接受。

很快,两杯茶出现,闻味道可能比刚才寿春县主的还要好一点点。

“你刚才去杨家了?”

赵英才突然正色道。

“是的。”

“本是给萱儿讨回个场子,没想到见到杨师道和寿春县主他们。”

方源如实回答。

对于赵英才知道此事并不意外。

赵英才已经在朗州做了两年半的刺史,对朗州掌控应该很深。

赵英才将武陵县职位推荐给方源之后,他调取一个大县做县令,历经三年后升为朗州刺史。

“萱儿那丫头是替我们打抱不平,以后这种事你不要掺和了。”

赵英才一听就明白,摇摇头道。

他不知道方源和杨师道是否有交谈,没有问。

因为他没有跟方源说过武陵县是杨师道夺去的,以为方源不知,不想方源牵扯进来。

“赵叔真不打算纳个妾?”

方源沉吟片刻,沉声道。

赵英才没有儿子这件事被很多人冷言冷语。

不管是政敌还是朋友又或者是家族,都对此事相当不满。

在这个时代,没有儿子会遭到鄙夷的,比后世严重很多。

“不了,你婶待我很好,我现在也很好。”

赵英才摇摇头,坚定道。

“嗯,好。”

方源没有再劝。

人总有自己的坚守,这或许就是赵英才的坚守。

有自己在,百年后赵英才的棺会有人抬。

“我听说,朝廷要重视科举,要求各地至少要通知到乡里,你听说了吗?”

赵英才回归正事道。

每年方源过来,他都和方源谈谈政事。

一开始是他指点方源,教导方源如何为官。

后面方源的见识多了,两人变成相互探讨,相互分析时事。

“出发前刚刚收到消息,等回去再推行下去。”

方源点点头道。

他离开辽州前已经收到朝廷的消息。

朝廷要求各地的刺史负责这件事,安排关系的各县通知下去。

务必要做到各乡百姓都知道朝廷正在推行科举,并且还建议各州垫付学子前往京师的路费。

不过路费这里朝廷只说建议各州府垫付,但是却没有说朝廷之后会报销,意思应该是各州内自行解决。

“推行科举,无疑是伤害了各世家的利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