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说到这儿,停了一下,观察大家的反应。众人没有一点吵闹的声音,还是安静地站在那儿,看向赵柱子和张菊娘的眼神里,没有一丝嫉妒,反倒多了些高兴的意思。
看来大伙对他俩当管事,都挺满意。
“第二件事,就是月银的事儿。赵庄头手里有笔银子,一部分用来给大家置备过冬的衣物,剩下的就当是月银下去。”
“两位管事暂定每月二两银子,五十岁往上的老人,每月五钱。孩子每月能领三文钱零用,其余的人月银都是六钱。就先这么定着,往后看大伙的表现再做调整。”
如意此言一出,众人眼中的欢喜几欲满溢,怎么也藏不住。
他们手中已许久未见银钱,前些年,李家的人还不敢肆意克扣,后来瞧着无人过问,连前来收粮的州府官吏都被他们买通,便愈变本加厉。
不但没了月钱,分派下来的活儿还越来越多。
好在赵柱子识得些字,又认得几种草药,大伙若有个头疼脑热,便自己上山采药。
或许是上天庇佑,虽说一路磕磕绊绊,众人到底都平安地活了下来,如今还盼来了这般良善的新主子。
刘大娘忆起往昔苦日子,又看看眼前的新生活,不禁落下泪来。
站在一旁的张菊娘,本就是个眼窝子浅的,见刘大娘哭了,自己也忍不住泪水涟涟。
一时间,众人眼中闪烁的喜悦,都化作了激动的泪花。
如意见众人这般,也不阻拦,心想着让大家将情绪宣泄一番也好,如此方能更好地迎接往后的新生活。
待众人情绪渐渐平复,如意再度开口:“赵叔,咱这庄子里,加上风铃共有四个孩童。往后您若得闲,便教教他们识字,权当是给我培养人才了,所需花费都从公中支取。若是大伙也想识字,趁着眼下农闲,也可跟着多认几个字。”
如意到底是带着现代思想,那九年义务教育的理念仿若刻在了骨子里,既有这般条件,实在不忍见小娃娃们从小沦为文盲。
“多谢大小姐!”赵柱子率先带头谢恩。众人一听,呼啦啦便要下跪。
如意眼疾腿快,闪到一旁,心里直犯嘀咕,这都是什么毛病。
“赵叔,给大家讲讲我的规矩。”
“都起来,莫要跪了,咱们主子可不喜欢这套。”赵柱子赶忙说道,接着便把如意的话原原本本讲了一遍。
该交代的话基本都说完了,如意想起先前敲门时,瞧见门口匾额上“庄子”两个大字,右下角还刻着小小的“李家”二字,不由得冷笑一声,“赵叔,待会儿把门口那牌匾摘了,重新做一块,就叫‘如意庄’。”
“是,大小姐!”
“好了,大伙都下去忙吧,这儿没别的事儿了!”
说了这好一会儿话,如意回到堂屋,端起茶盏正欲喝口水。
却见三个老伙计和姜阿奶齐刷刷地瞧向自己,如意又把茶盏放下,“阿爷,阿奶,这是咋啦?”
“没啥,没啥,就是稀罕你。”姜阿奶满脸笑意地说,接着又催促,“渴了吧,快喝点水。”
如意喝完一盏茶,嗓子舒坦了些,便在太师椅上坐下。
不得不说,这黄花梨的椅子,触手生凉,坐上去却并无冰寒之感,果真是官家出品的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