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民间鬼事汇 > 沈炳震梦游地府奇遇记(第1页)

沈炳震梦游地府奇遇记(第1页)

在湖州的一个宁静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沈炳震的书生。他生性温和,对书籍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常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却了外界的一切。

他家的书堂中,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籍经典,那一本本泛黄的书卷,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故事,也成为了沈炳震每日相伴的挚友。

这一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书堂的窗棂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沈炳震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桌前,手捧着一本史书,逐字逐句地研读着。不知不觉间,倦意袭来,他的眼皮越来越沉,最终趴在书桌上沉沉睡去。

在睡梦中,沈炳震只觉自己的灵魂轻飘飘地离开了身体,随后,一个身着青衣的神秘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那青衣人面容冷峻,眼神深邃,仿佛能看穿人的灵魂。他一言不发,只是做了个手势,示意沈炳震跟着他走。沈炳震心中虽有些许疑惑与不安,但双脚却不由自主地跟着青衣人前行。

他们在一片迷雾中穿梭,不多时,便来到了一个幽静的院子里。院子四周环绕着高大的竹子,竹叶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院子中央,放置着一张古朴的木床,木床旁边有一张白色的几案,几案上,一面巨大的镜子高高耸立,那镜子足有一丈多高,镜面散发着一种幽冷的光芒,让人不寒而栗。

青衣人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你呀,来照照前生吧。”沈炳震怀着忐忑的心情,缓缓走近镜子。当他的目光落在镜面上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只见镜中的自己,头戴方巾,脚穿红鞋,那服饰打扮分明是前朝的样式,与自己平日里所熟悉的本朝衣冠截然不同。他瞪大了眼睛,心中满是震惊与疑惑,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还没等他从这突如其来的惊愕中缓过神来,青衣人又冷冷地说道:“再看看三生。”沈炳震强忍着内心的慌乱,再次望向镜子。这一次,镜中的景象更是让他大惊失色。只见自己头戴乌纱,身着红袍,腰系玉带,脚蹬皂靴,一副威风凛凛的官员模样。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复杂情绪,仿佛自己真的穿越回了前世,成为了那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官员。

就在沈炳震沉浸在对镜中影像的震惊之中时,一个老仆人突然从一旁的竹林中窜了出来。那老仆人头发花白,面容憔悴,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急切与激动。他径直走到沈炳震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放声大哭起来:“大人啊,您还记得老奴不?老奴以前跟着您在大同兵备道当官的时候,那都过去两百多年啦。”说完,他哆哆嗦嗦地从怀中掏出一本陈旧的册子,双手捧到沈炳震面前。

沈炳震缓缓蹲下身子,接过册子,一脸茫然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为何称我为大人?”老仆人抬起头,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开始讲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您前世在明朝嘉靖年间,名叫王秀,是大同兵备道的一位官员。在您任职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五百名士兵,本是刘七那案子里的败兵,他们投降之后,却又再次反叛。当时的总兵大人,为了杜绝后患,决定将这五百人全部诛杀。您心地善良,认为此举过于残忍,于是便手书劝阻总兵。可那总兵大人刚愎自用,根本不听从您的劝告,依旧下令斩杀了那五百人。老奴我一直跟随在您身边,深知此事冤屈,所以在您转世之后,便将那封手书文稿妥善保存,就是为了今日能呈交给您,好让您在地府为自己辩解。”

沈炳震听着老仆人的讲述,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些模糊的记忆片段,仿佛前世的经历正一点点地在他心中苏醒。他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扶起老仆人,说道:“原来如此,辛苦你了。”

此时,青衣人在旁边问道:“您是打算走着去,还是坐轿子去?”老仆人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呵斥道:“哪有当官的走着的!”说罢,他快步走到一旁,大声呼喊起来。不一会儿,一顶装饰得极为华丽的轿子被抬了过来,轿子两旁还跟着两个身强力壮的轿夫。老仆人小心翼翼地将沈炳震扶进轿子,随后,轿夫抬起轿子,缓缓前行。

沈炳震坐在轿子里,心中五味杂陈。他透过轿帘的缝隙,看着外面的景色。只见四周一片昏暗,迷雾弥漫,偶尔能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黑影在远处晃动,让人毛骨悚然。轿子行了数里路,一座巍峨壮观的宫殿出现在眼前。宫殿的墙壁高大厚实,上面刻满了各种神秘的符文和图案,散发着一种古老而威严的气息。宫殿的大门紧闭着,门口站着两个威风凛凛的鬼卒,他们手持长枪,眼神凶狠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轿子在宫殿门口停了下来,老仆人赶忙上前,掀开轿帘,将沈炳震扶了出来。沈炳震刚站稳脚跟,便听到宫殿内传来一阵低沉的呼喊声:“兵备道王某进来。”他正欲抬脚迈进宫殿,却听到王座上的王者高声说道:“且慢。此乃总兵之事,先把总兵叫来。”

片刻之后,一位身着戎装金甲的总兵从宫殿的东厢大步走了出来。沈炳震定睛一看,心中不禁一惊。只见那总兵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狡黠。沈炳震心中涌起一股熟悉感,他知道,此人便是前世与自己共事的同僚。

王者开始与总兵进行问答,两人的声音在宫殿内回荡,嗡嗡作响。沈炳震站在一旁,只能听到一些断断续续的话语,却无法知晓他们谈话的全部内容。他心中有些焦急,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审问感到一丝不安。

过了一会儿,王者传唤沈炳震。沈炳震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缓缓走上前去。他走到王者面前,恭敬地作了一个揖,随后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王者的发问。

王者微微抬起头,目光威严地注视着沈炳震,缓缓开口道:“杀刘七党五百人之事,总兵业已承认,你曾有书劝止,此事与你并无太大干系。然明朝律法规定,总兵亦受兵备道节制,你当时令之不从,可见你平日之懦恧。”沈炳震听了,心中羞愧不已,他低下头,轻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知罪。”

总兵在一旁听了,却有些不服气,他向前迈了一步,大声争辩道:“此五百人,实乃非杀不可。他们诈降复反,若不杀之,必将再次引发叛乱,危及国家安全。本总兵为国杀之,绝非为私。”

总兵的话音刚落,宫殿的台阶下突然涌起一股浓烈的黑色雾气。那雾气如同墨汁一般漆黑,迅速蔓延开来,将整个宫殿笼罩其中。紧接着,一阵凄厉的鬼哭狼嚎声从雾气中传来,声音尖锐刺耳,让人不寒而栗。伴随着鬼叫声,一股刺鼻的血腥之气弥漫在空气中,熏得人几欲作呕。

沈炳震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只见五百颗头颅如同滚动的皮球一般,从雾气中汹涌而出。那些头颅面目狰狞,张着血盆大口,露出尖锐的獠牙,口中不断发出愤怒的咆哮声。它们径直朝着总兵扑了过去,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同时,它们也不忘用怨毒的眼神睨视着沈炳震,那眼神中充满了仇恨与哀怨。

沈炳震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他下意识地转身,想要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然而,他的双腿却如同被钉在了地上一般,动弹不得。在极度的恐惧之中,他突然想起了老仆人交给他的那封手书文稿。他强忍着内心的恐惧,颤抖着双手,从怀中掏出文稿,然后朝着王者所在的方向跪了下去,将文稿高高举起。

王者见状,猛地拍案而起,厉声问道:“你们这些断头鬼,诈降复反之事,可有?”群鬼齐声答道:“有之。”王者脸色一沉,说道:“既如此,总兵杀你们确属应当,还敢在此晓晓不休!”

群鬼却并不畏惧,它们继续哭喊道:“当时诈降者,不过渠魁数人;复反者,亦是那几个为首之人。其余皆为胁从,怎可尽杀?况且总兵此举,意在迎合嘉靖皇帝严刻之心,并非真为国家百姓着想。”

王者听了,微微冷笑一声,说道:“说总兵不为百姓,尚可;说总兵不为国,绝无可能。”

王者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此事沉搁二百余年,皆因事属因公,阴官难以决断。如今总兵心术不正,尚不能成神离去;你们怨气未散,亦无法托生为人。本王将以此事详情,上奏玉皇大帝,静候处置。唯兵备道某所犯过错尚小,且有劝阻手书为凭,可放还阳间。然其前世柔弱懦怯,来生罚作富家女,以惩其过。”

五百个鬼魂闻言,皆手持头颅叩击台阶,哒哒有声,齐声说道:“惟大王命是从。”

王者随即命令青衣人引领沈炳震离开宫殿。沈炳震跟着青衣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机械地走着。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刚才那恐怖的一幕,心中充满了对命运的敬畏与无奈。

行了数里路,他们又回到了那座竹密书斋。老仆人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见沈炳震归来,赶忙迎上前去。他看到沈炳震苍白的脸色和失神的双眼,心中明白事情必定十分棘手。但当他听到沈炳震说案子已经了结时,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主人,事儿了啦。”老仆人说着,跪地向沈炳震拜别。

青衣人将沈炳震带到镜子前,说道:“看看前生。”沈炳震望向镜子,只见自己又恢复了头戴方巾、脚穿鞋子的老书生模样。青衣人又喊:“看看今生。”

沈炳震猛地惊醒,发现自己正趴在书堂的书桌上。他缓缓抬起头,只觉浑身是汗,衣衫早已湿透。家人围在他的身边,一个个面带惊恐和担忧之色。他们告诉沈炳震,他已经晕了一天一夜了,期间只有胸口还有一点微弱的热乎气儿,大家都以为他快要不行了。

沈炳震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前。他望着窗外熟悉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梦中在地府的经历,想起了文信王宫门口的那副对联:“阴间律例全无,那有法重情轻之案件;天上算盘最大,只等水落石出的时辰。”他深知,世间善恶终有报,冥冥之中,自有公道。

从那以后,沈炳震常常将自己的这段奇遇讲给身边的人听。每当他讲述这个故事时,听众们都会被那神秘的地府景象和曲折的情节所吸引,他们在惊叹之余,也对这世间的善恶因果多了几分敬畏之心。而沈炳震自己,也因为这次经历,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不再仅仅沉浸于书本的学问之中,而是更加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和对正义的追求。他知道,无论是在阳间还是地府,正义与善良永远是人们心中最明亮的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