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他担心聚兴抄报房搞得太慢,或者定价太高发售不畅,影响自家都督的大计。n
不过,李吉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n
事实证明,他严重低估了京师抄报房业界赚快钱的决心,完全没想过他们为了赚大钱可以有多拼。n
就在当天下午的未时初,李吉派人去请的抄录主笔们还没有到齐,就听到外面街巷之中传来了卖报少年的叫卖声。n
“聚兴抄报房,最新抄报!兵部与虏议和,辽东大战收兵!上谕兵部,速召杨振进京!”n
“啊?!”n
院门外街巷中卖报少年清脆的叫卖声传进院内,正在和几个已经请来的抄报主笔寒暄的李吉,听见最后一句一下子愣住了。n
一开始听见聚兴抄报房高价买走的文书抄件果然是议和条款,他的心里一块巨石落地,很是松了一口气,甚至还感慨聚兴抄报房出手的速度真快。n
但是没料到外面那卖报少年喊出来的最后一句,直接让他当场破防了。n
“这他娘的是什么玩意儿?!这跟我们——这跟杨总镇有什么关系啊?”n
李吉又惊又怒,站起来就往外走,要去赶紧买一份,一边走一边破口大骂,甚至差点暴露了他跟杨振的联系。n
而留在他身后的几个抄录主笔,也已经炸了锅,只是大家的关注点各不相同。n
“召杨振进京?!谁来也不能跟东虏议和啊!”n
“就是!想当年丙子之变,东虏屠昌平,我媳妇儿她二大爷一家十几口,都被杀绝了,现在知道求和了,和你姥姥!”n
“你说的那是崇祯九年的事了,我们家在香河的祖宅和庄子,在己巳之变的时候就被烧了,抢了,想想那都是崇祯二年的事了。不然,你以为老夫能愿意干这个?”n
“议和?我看兵部现在这位,要倒霉,干不长喽!”n
李吉来到院门外,叫住了那个叫卖聚兴抄报的少年。n
那少年回头看见李吉院门口“洪兴抄报房”的招牌,扭头就走。n
李吉忙追上去,也不问价,直接掏出一把散碎银子递过去。n
那少年看了看他,又看看巷子里没有卖抄报的同伴,迅速取出一册,往李吉手里一塞,转身跑开,直到过了一个胡同口,才又叫卖了起来。n
李吉也顾不得别的,就在当街打开那册折页。n
首页却是崇祯十六年癸未科几个主考官的姓名、官职、籍贯等文字。n
再往下看,却又是什么某某坊某某胡同有美宅低价租赁之类的文字。n
直到最后一页,才看到他想看的。n
没错,正是自家都督在盖州对他说的那些对虏议和条款,除了加上个大大的名头之外,完全是原文照录。n
而被加上去的名头,就是那个卖报少年喊出来的前半段话。n
至于后半段,则在后面抄录了一句声称是上谕的批复文字。n
“上谕:兵部可召杨振进京,务必妥善议处,钦此。”n
原来如此。n
李吉看到这里,登时松了口气。n
但是,这是民间抄报房可以抄录出来公开叫卖的吗?n
饶是李吉胆大包天,这时也直犯嘀咕。n
不过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聚兴抄报房可以干,那洪兴也可以干,而且还要尽快扩大影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