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宋家摆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不仅有鱼有肉,更难得的是老周氏还炖了一只鸡!这可比过年都还丰盛。
老周氏难得把自家酿的米酒拿出来,让家里的男人们喝个尽兴。
酒过三巡,宋老头有些醉了,他抓着宋应知感慨道:“爷爷今儿可太高兴了!石头啊……咱家,往后就指望你光宗耀祖啦!”
话音刚落,宋应知与宋应天两人神色各异。
宋应知抬眼瞧了瞧宋应天,见他装作没看见似的,自顾自地低头吃饭。
“爷爷放心,我定会努力,让咱们家过上好日子。”
话虽如此,宋应知内心却十分清楚,宋老头这话不过是表面意思罢了。
别看宋应天好似失了宠,实际上属于他的一样都不会少。
望着大家熟悉的面容,他内心波澜不惊,心如止水。
虽说他才十岁,但却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这个家了。
于是。
正当整个宋家其乐融融,还在为宋应知考上童生而高兴时。
就听见宋应知开口说了一个重磅消息!
“爷爷,明日我就要走了。”
闻言,宋老头酒醒了几分,他疑惑不解的看向宋应知。
“嗯?走了?去哪儿?”
不是才回家吗?又要去哪?
“我要去府城念书。”
他说的是要去,不是想去,因为不管宋老头同不同意,他都要去府城。
宋老头原本还高兴着,端着米酒正要喝,听到宋应知这么说,笑容瞬间僵住。
他缓缓放下盛酒的碗,一脸严肃地问宋应知:
“你说啥?”
“我打算去府城念书。”
宋应知再次说道。
“在孙秀才那儿不是念得好好的,咋突然要去府城?”
宋老头眉头紧蹙,若去府城,岂不是又要花费一大笔银子!
宋家现今最缺的就是银子,这次两人去参加府试的钱还是找老二借的。
“爷爷,孙秀才那儿不收有功名在身的学子。”
宋应知淡淡地解释,不等宋老头再找其他借口,他直接对着众人说道:
“你们都只看到我考中了童生,却没人问我为何会从县案沦为孙山,爷爷,我不瞒您,这次府试,孙儿考得颇为吃力,能中榜,已然是出乎我的意料了。”
宋老头不明白他说这话的意思,“你如今才十岁,再学几年就有信心了,没必要去府城。”
“可是临芳城已经没有比孙秀才那儿更好的私塾。”
宋应知回应道。
其实也有,比如官府办的县学,可那得府试考中前十名才能进去。
宋老头一听,瞬间犯难。
“这事太过突然,你让爷爷再想想。”
宋应知却等不了几日,他明日就得走,一刻也不想待在宋家。
“爷爷,我明日就得去私塾收拾行李,即刻启程,去府城的钱我自己出,我只有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宋老头脸色瞬间缓和,只要不谈钱,一切都好商量。
“我要二哥陪着我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