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往日放旬假前一样,今日国子监外是一乘又一乘的车架。
只不过同往日里都是直奔家去的车驾不同,今日有些车驾接了人,就往城里的文昌庙赶。
这都是因为明日便是制科的日子,所有参考的监生都铆足了气力要拿个好名次。
第二日卯时未过,长安城的道上就挤开了锅,全是往那考棚去的学子们。
赵家不算富裕,没有马车可坐,但也弄来辆牛车,让赵正可以歇足气力去考学。
“正儿,这三日你可要好生考!这是娘今早做的饼子,你累了记得吃!”
“阿娘,你忘了先生们已经给我赐下考粮啦!这饼子我拿几个就成,余下的带回去给弟弟妹妹们甜嘴吧!”
听着儿子说起这个,赵母才想起自己是忘了。这一回家,儿子就说了这祭酒、司业赐考粮的事儿了。为了展示那考粮,赵正还拿出自己买的一包,现场演示给了好奇的弟妹看。
那滋味熏得是整间屋子都飘了香,赵母也尝了几口,只觉得那面比街上老字号煮的羊肉烩面,还要鲜上百倍!
“行行行!那你自己记着,千万小心!”
说着说着,牛车就到了贡院,此时外头已是满满提着篮筐的考生。
在制科的命令下来前,贡院就已经提前修缮整理。大小考棚和号舍,全是整理干净。
因是专门考试的地方,贡院外头守门的差役也个个看起来威武异常。
随着一声洪亮的铜锣声敲响,这紧闭的贡院大门才缓缓打开。从里头出来些士兵、官员,很快就在外头将一个个考生引导到相应的位置。
科举考试是国家大事,不得有半点疏忽。所有考生要进入考场前,必须过好几道关卡。
为避免徇私舞弊和代考,这门前第一道关卡便是查验样貌。除去守卫的士兵外,还有专门官员来验查,所有与报名时所呈画像不符的考生,一律不许进来。
赵正随着人流,很快也来到第一道关卡。
在被仔细审视一番后,才听见一句大喝:“相貌相符,可入内搜检。”
紧接着便是下一道——严格搜身,检查是否携带、夹带。
赵正走到一个棚子里,几个差役直接围了上去。先是头顶,随后顺着头向下,仔细检查耳朵、领口、袖口,不放过任何一处。
然后解开赵正的腰带,又仔细查看腰带夹层、内部,又再三看看衣服内外有没有抄写的字样。
直到最后才蹲下身子,检查他的鞋子,鞋底,看看是否有夹层。
就这样考生的检验才到了一半,剩下一半是考篮。
比起活人来,考篮的面积小了许多,但尽管是这样,差役们同样检查得一丝不苟。
他们将考篮中的笔墨、干粮一一取出,仔细查看。
赵母刚放进来的饼子,被差役是一下被掰成了几瓣。而等到差役们要来掰那泡面时,却是轻轻一下,没掰成功。
因为技术有限,为了便于保存,姜灵把面饼炸得透了些,实话说掰开是要用些力气的。
见着这样,差役们脸上露出狐疑的神色,于是再次用力,这下才算是掰开来。
看着被掰碎的面饼,赵正有些可惜,但也不敢露出奇怪的神情,生怕会被差役拦下。
幸好在仔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夹带后,差役就让人离开了。只是在离开前,差役忍不住同一旁的伙计说了句。
“那奇怪的饼子是什么玩意儿?今日好些个学子都带进来了。”
“那干巴巴的玩意儿,能吃吗?”
这差役前头验查好几了,那些看起来穿得富贵的学子,考篮里全是这样的干饼子,着实奇怪得很!
但一旁的伙计听见了,只叫他莫管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