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出石灰就要从下面出口了,而且是人工一块一块往外搬,要多少搬多少。
斜坡很陡,陈远志没有骑车,推着洋马走下去,刚好看到两个说不出来是三十多岁还是四十多岁的人在往外出石灰。
那时候的人生活条件差,加上风吹日晒,都很显老。
三十岁就像四十岁,四五十岁就像老头老太太。
陈远志走过去,拄着洋马问:“两位大叔,石灰咋卖?”
其中一个胡子拉碴的,拉着架子车,瞥了他一眼说,
“俺们都是干活的,只管干活,不管卖。”
陈远志把洋马扎好,掏出两根烟递过去,“能看出来,恁俩是干活的,老板呢?”
胡子拉碴的男人点上烟,美美的抽上两口,这才一脸满足的说,“老板在那个小屋里,你自己去找。”
陈远志扭头看去,这才发现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屋,于是走过去问:“老板在吗?我买石灰。”
“你要石灰?”
一个瘦高个,略微有些驼背的老人从里面走出来,盯着陈远志问。
“对,我想买点石灰盖房子。”
陈远志掏出一根烟递过去,“大爷,石灰咋卖?”
老人白了他一眼,眼神怪怪的说,“我才五十多,你就叫我大爷?”
陈远志讪笑着挠了挠头,“那啥,看不出来……”
本来就显老,加上衣裳脏兮兮的,满脸花白的胡茬子,这谁能看出来啊!
老板倒也没有怪他,点上烟,有些自嘲的说,“不过你也没说错,确实显老。”
如果在前世,五十多岁还是正年富力强的年纪,但是在这个时候,就感觉像老大爷了。
陈远志想了想,改口说,“那我叫您大伯吧,大伯,石灰咋卖?”
老板笑了,露出一口泛黄的牙齿,“你这年轻人倒是怪懂礼貌的,你不用这么客气,就叫我老史就行。”
陈远志不确定的问:“史还是石?”
老板略微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说,“史,历史的史。”
“哦,老史,石灰咋卖?”
本来这个姓没啥毛病,但是谁让它和屎谐音呢,叫起来总觉得怪怪的。
老史倒是习惯了,一只手夹着膀子,一只手夹着烟,一边吞云吐雾,一边问:“你要多少?百八十斤是一分钱二斤,要多了可以适当便宜点。”
陈远志问:“我第一次盖房子,不知道买多少合适,你给介绍下?”
老史点点头,“你盖啥房子?堂屋还是厦子?”
陈远志脑子里大概过了一下说,“我想盖三间堂屋,还有东西厦子,你看得多少石灰?”
老史突然被烟呛了一下,接连咳嗽了好几声,这才惊讶的打量着陈远志。
“看不出来,你小子挺有钱啊!”
陈远志貌似憨厚的挠挠头,“最近是挣了点钱,所以想盖房子。”
“理解,理解。”
不得不说,华夏人对房子有一种特殊的执念。
没条件就不说了,但凡稍微有点条件,哪怕是吃的差点,穿的差点,省吃俭用也要把房子盖起来。
或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安居乐业吧!
老史点着头说,“你要的多,给你按批发价,三厘一斤,怎么样?”
陈远志道:“价钱倒是合适,就是……我没有车,你们能送货上门不?”
老史反问:“你家哪的?”
“环山村的。”
“环山村?”
老史皱着眉头,“这地方没听说过,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