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年底,国家颁布了《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经济改革,真正迎来了春天。
苏曼华揣着仅剩的一百块钱,大包小包地踏上了回荣县的火车,真的叫她赶上了!经济改革的洪流!
看到车站外苏致远那焦急的脸,苏曼华好心情地扬唇,终于回来了。
荣县的黑市,以前她不知道在哪,如今一改革,热闹得人进人出的,都不用打听,顺利地就进去了。
原来偷偷摸摸不知抓了多少投机倒把的人进去的巷子,如今张灯结彩的,卖菜的、摆摊的,热闹熙攘。
“婶子!个体经济也是有流程的!这里不许摆摊!”
“你抓我啊!你抓我啊!国家都允许出来找钱了!你不许?你来啊你来啊!”
苏曼华一进巷子迎面就撞上一老太太又是拍手又是跳脚的和一年轻人吵架,那年轻人斯斯文文的,满脸无奈,“老太太,你摆摊你得去里面摆!哪有摆到路上的?”
“摆里面去谁来!你来啊!菜焉了卖不出去你们工商局包圆吗!黄毛小子少在这儿拿着鸡毛当令箭!真当还是以前怕你们呢!”
“你!”
苏曼华没空看戏,拉拉这个年轻人,“同志。”
青年轻叹一声,转过头就对上苏曼华那张明媚的脸,顿时红了耳廓,“咋咋了?”
“同志,我想问问,来这儿摆摊要走什么流程啊?”
青年摸摸鼻子,“你你想卖啥?”
“胸罩。”苏曼华半点不害臊,两个字把青年臊地瞠目结舌。
“就是内衣。”苏曼华找补了一句,“还有内裤袜子什么的,同志,这巷子里我没看见卖衣裳的,所以想问问怎么回事。”
“这里都是些菜贩子干货摊子,衣裳百货在另一条街开摊呢!要不我领你去?”
苏曼华毫不吝啬裂开一个笑容,“那真是太谢谢你了!”
青年领着苏曼华隔了一条街外,热闹地不像话,比这边更甚。
“快过年了,现在又不比以前,看着热闹,其实里头没几家摊子。但是咱这儿不是大城市,就这么几家卖衣裳鞋袜的都热闹得挤不进去哩!”
苏曼华眼睛亮得可怕,“这地儿是进去就能摆吗?”
青年摇摇头,“划的有摊位哩!你花上几毛租一个,摆一日租一日。”
眼见着要挤进去了,苏曼华一把拉住青年。
青年好不容易褪红的耳根子再度红温,“怎怎么了?”
苏曼华讨好笑笑,凑近他压低声音,“同志,里头有好点的摊位吗?”
青年摇摇头,强忍着不自在没躲开,“都大差不差的。”
苏曼华闻言,正要放开他,青年就再度开口,“不过我可以帮着给你找个宽敞些的”
“真的!”苏曼华欣喜极了,“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你人太好了!同志,我瞧你年纪也不大,不晓得怎么称呼,同志同志的,好生分!”
青年摆摆手,“我我叫林文东。”
苏曼华上下打量着还算白净斯文的青年,“林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