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夹在包裹里的信,验证了谢姎的猜想。
她把一份单独装起来,一会儿等收工号子吹响、人人都赶着回家吃晚饭时悄悄去趟半月山脚。
自己那份又分成若干,回头给姑姑、林玺、徐胜男都寄一些,给招娣、付蓉蓉也留一点,让大家都尝尝大西北的特产。
不过羊毛毡子就一条,她留着自己盖了。
羊绒线球都给姑姑寄去,自己得闲要帮子系统升级,哪有空织毛衣啊。
干脆请姑姑帮忙给她织件春秋天穿的薄开衫,剩下的线就给姑姑当手艺费了。
话说姑姑这次寄来的包裹里是两副碎布头做的袖套和两双她婆婆缝的布鞋。
晓得乡下干活费鞋子,老婆婆得空就做布鞋。
虽然老眼昏花,手脚没有以前利索了,但做工依旧很细致,厚厚实实的千层底老布鞋,穿在脚上特别舒服。
谢姎换上以后舍不得脱,干脆穿着新布鞋继续看信。
姑姑在信里提到了便宜爹和后妈那一家子——
“……我哥和我那面甜心苦的后嫂子前几天吵了一架,起因是她发现我哥偷偷给你汇钱的事了。
不过这件事就算她闹到棉纺厂工会,也没人帮她说理。她生的孩子在家有吃有穿,你一个人在乡下插队,家里给汇5块钱怎么了?
她不敢闹大,最多在我哥面前抹抹眼泪吵几句罢了。吵开以后,我哥往后汇钱还不用偷偷摸摸、遮遮掩掩了,大大方方给你汇就成……”
谢姎:“……”
她姑看来最近没少上扫盲班,成语用得真溜。
她姑又问她怎么连明岛市都有认识的朋友,上次寄去的海鲜干可把一大家子高兴坏了,她姑父中午都不去食堂买菜了,带一小撮紫菜虾皮,再切几条榨菜丝,中午吃饭时,装搪瓷杯里用开水一冲,既当菜又当汤,好吃又方便!
又说找了个休息天,在家做了一桌海鲜干炖的菜,请她爹过去一起吃了一顿。
“……你后妈没叫,她那样对你,你寄来的东西我一样都舍不得给她碰。
我哥不知道这是你寄来的,以为是你姑父托人弄到的稀罕货。他这样想也好,省的回去说漏了嘴……”
姑姑絮絮叨叨像唠家常一样地写了好几页,谢姎耐心地看完,笑了笑。
其实她姑姑喊不喊便宜爹过去吃饭,她都不会在意。
那一家人,自她下乡离开,就不会再有交集。
相比她姑姑的唠叨,林玺的来信就简洁明了多了:
第一段写了他最近的情况,说学校里很闹腾,他怀疑有没有继续读书的必要;
第二段写了对她的崇拜,人在乡下还能结识明岛市的人?人在插队还能找到野山参?太厉害了吧!称佩服得五体投地。
第三段就千篇一律地表达了他的期盼:希望她什么时候能去恒城玩。
谢姎也想到处走走逛逛,但出公社就要介绍信,暂时去不了那么远。
林玺给她寄的又是恒城供销社热卖的糕点、果干。
恒城郊区也是有山的,但比起川南,那些山只能叫丘陵,矮矮的山头被所属的大队种上了各种果树,五六月水果大批量成熟,一部分会制成果干。
林玺给她寄了好几种果干:盐渍杨梅、糖渍桃干,还有梅干、杏干、葡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