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在田院长吃惊的目光中坐到一旁。
田院长坐下后,李晓松点燃一根烟。
一旁的工作人员想要制止,被其他同事制止住了。
李晓松对他说:“以前谁能预料杂交玉米的成功,而它现在确实实现了。”
“既然玉米能成,为什么其他的就不行呢?”
“科学探索需要大胆前行。”
“总不能只解决少数人的吃饭问题吧?南方更适合种植水稻,而不是玉米。”
“大米南北方都能吃,即便失败了也是宝贵的经验,为后来人铺路。”
田院长听罢颇为感慨,但也犹豫投入巨大的资源上级是否认可。
当前政策更强调精打细算、合理用资。
“你说的不错,但是咱们国家情况比较艰难。”
李晓松点头回应,并提出捐款用于杂交实验的建议。
田院长惊讶不已,但经过思考终于应允,研发资金就此得到保障。
钱到手后,田院长立刻着手落实各项科研项目。
并设立了多个副组长,任命了技术指导副组长等职务。
首先重点扶持的是杨晓松重视的杂交稻研究。
“别着急,听我好好说完啊。”
田大海急切解释道:“我现在在进行劳动改造,不能随意离开这个城市。”
他继续抱怨说:“上次因为迟到,被张三告了一状,结果还多了一个月的刑期。”
听到这额外的一个月,秦京秀惊讶不已,连忙追问。
而田大海则笑嘻嘻地分享了自己的应对之道,秦京秀听完十分钦佩。
“你看,田大哥是不是特别有办法?”
“当然厉害!”
田大海得意地补充:“京秀,等这边的事结束了,我一定风光地迎娶你过门。”
“往后,你安心在家里,我出去打拼赚钱。
我们一起再生些孩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到了那时候,哪家能比得上咱们家呢?”
秦京秀听着这些话,不住点头动容。
“像贾美美那样的,没了张三帮衬,早晚都得来求咱们,到那时,所有的委屈她都要百倍偿还。”
秦京秀坚定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两人用过餐后,田大海要去干活,临走前给了秦京秀一个吻,然后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贾家门口,秦美美眼见田大海走出,忍不住上前理论,而贾大婶也紧随其后跟了出来。
“田大海,你答应的那二十块钱呢?说话要算话,不然我们去街道办事处告你!”
田大海不耐烦道:“想告就去啊,你能找到证据吗?要是没我家秦京秀,谁能轻易占到我的便宜?记住,见好就收吧,别整天以为人人都该供着你们。”
讲完这些,田大海便径直离去。
秦美气得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贾大婶则是气极败坏,最后头疼发作,匆匆跑回了屋子。
院子里的其他人看着他们的争执,议论纷纷。
几天后,杨家庄。
杨天阳回到村子,在屋外树荫下的小车引起了注意。
周围几个婆婆们正忙着做各种手工艺品,有人绱着鞋底,还有人在编织玉米皮扇子和坐垫。
回想起来,在前世,杨天阳爷爷就经常做这些东西,甚至给孙儿做了个大号午休垫子,非常舒服。
小重阳正在老妇人的怀中咯咯笑着,这孩子已经学会了灵活转动头,双眼又黑又亮的双眸显得异常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