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华夏真相集 > 第五十二集 面首伏诛(第3页)

第五十二集 面首伏诛(第3页)

未料薛怀义甚是机灵,踊然奋起,以双手支开众吏,遽出阁门,跃马而去。周矩上疏具奏其状,太后回复道:此人向有疯病,不足诘问;其所度僧众,惟卿处置可也。

周矩奉旨,遂将白马寺中所度匪类僧众皆命还俗,悉数流放边远军州。武皇太后以周矩为能,迁升为天官员外郎,即置薛怀义不问。

乙未日,又作无遮大会于朝堂,命凿地为坑,深达五丈,更张灯结彩以为宫殿。将佛像皆于坑中引而出之,声称是自地底涌出,以现世间。

又命杀牛取血,画成巨大佛像,只佛首便高达二百尺,对众言说是薛怀义刺其膝血为之,以喻其神通之广大。至次日丙申,大张佛像于天津桥南,设斋以供僧民信士。

薛怀义正做法事,忽见对面高台上二人并肩而坐,耳鬓厮磨;仔细看时,正是武皇太后与御医沈南璆。登时之间,薛怀义无名妒火高举万丈,不可抑制。

是夕经忏已毕,薛怀义乃引火种密烧天堂,焚其佛像。于是火焰冲天而起,延及明堂,不可止熄。比及平明,天堂与明堂皆都化为灰烬,鲜红碎布遍洒神都城中。

太后自然知道此番火灾,原是因情人薛怀义以妒火加以坛醋酿成,但因耻于出口,只能替其讳之,但云是因内作工徒误烧麻主,又兼当夜风大,遂涉明堂。

时方酺宴未毕,以明堂失火之灾告于太庙,同时下制更求直言。

左拾遗刘承庆上疏道:火发既从麻主,后及总章,所营佛舍,恐劳无益,臣请罢之。又明堂所以统和天人,一旦焚毁,臣下何心犹为酺宴!忧喜相争,伤于情性。又陛下垂制博访,许陈至理,而左史张鼎以为今既火流王屋,弥显大周之祥,通事舍人逄敏奏称,弥勒成道时有天魔烧宫,七宝台须臾散坏,斯实谄妄之邪言,非君臣之正论。伏愿陛下乾乾翼翼,无戾天人之心而兴不急之役,则兆人蒙赖,福禄无穷。

太后览奏,将欲从之。

秋官尚书姚璹仰承帝意,恐其难免羞愧,于是奏道:左拾遗矫枉过正,其奏非也。此乃人为之火,并非天降灾异,与罢酺宴何涉?昔成周宣榭遭兵,后代愈隆;汉武建章殿罹火,盛德弥永。且当弥勒成佛之时,七宝台须臾之间散毁,见此无常之相,弥勒便成正觉之道。此见于《弥勒下生经》所载,并非谄妄邪说。故圣人之道随缘而化,因循事物变化之利也。况明堂乃布政之所,又非宗庙社稷,毁则毁矣,陛下不应自我贬损至此。

刘承庆坚持道:明堂既是祭祀布政之所,今已被焚毁,陛下亦应罢朝思过。

武后听从姚璹意见,乃观酺如同平日。姚璹兼有监造天枢之功,至此嘉其廷对,更赐晋爵一等。姚璹趁机奏请给先父追赠,武后准奏,追赠其父姚处平为博州刺史。

太后既闻姚璹之奏,转忧为喜,命更重造明堂、天堂,仍以薛怀义充任总监,又令姚璹为监督制造使。又命铸铜为九州之鼎,以及十二神像,皆高一丈,置于天下十二道方镇。

武皇毕竟女流,其任性如此。其后未久,又将去往嵩山封禅,命姚璹总管仪礼,充当封禅副使。待重造明堂竣工,因姚璹督建有功,再加银青光禄大夫。

姚璹虽有阿附之佞,但亦有为民请命之忠。

时有大食国派使来朝,请献狮子以进。姚璹上疏劝谏道:狮子乃是猛兽,惟生肉不食。若从碎叶城远道而来京都,不仅生肉难以供应,且极劳民耗饷。陛下既崇佛教,向以百姓为念,常忧一物有失,鹰犬不蓄,渔猎禁止;以不杀生为大慈悲,显上天好生之德,凡飞禽虫兽,无不感受陛下仁恩。岂容自身菲薄,而厚资予猛兽哉!究其至理,必不如此。

武后览奏大悦,即刻诏命拒绝大食国送狮至京。

当铸九鼎成功,武后下旨,欲用黄金千两涂饰。

姚璹复进谏道:鼎者,神器也。贵在质朴,不加浮饰。臣观此鼎外观,自有五彩光辉混杂其间,则何必非以金色,才算闪耀耶?

武则天又听从之,遂罢黄金涂鼎之举。

镜头转换,复说薛怀义先前所荐神人。

河内老尼既得武皇太后奉养,乃昼食一麻一米,夜则烹宰宴乐,畜养弟子百余人,淫秽奢侈甚于俗家官宦之家,靡所不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武什方更是离奇,自言能合长生不老之药。武皇太后便依其所列药方,特遣乘驿前往岭南采药,用以炼丹。

及明堂大火,老尼入唁问吊,武皇太后因恨怀义而迁怒老尼,于是喝叱道:汝常言自己有前知之能,则何以不预言明堂火灾?

因敕令遣还河内故籍,其弟子及五百岁老胡等皆都逃散。

其后朝中又有大臣,揭发老尼众徒奸淫不法诸事者。太后愈怒,乃思一计,复以礼召老尼还于麟趾寺,待其弟子毕集,敕令给使掩捕,一网打尽,皆都没为官婢。

武什方还至偃师,闻事败露,自绞而死。

自从火烧明堂之后,僧怀义见天子不究,且又付己以重任,命再次督造明堂,于是愈益骄恣,报复前仇,诬陷御史周矩,使其下狱免官。

薛怀义愈发无法无天,经常当众指天骂地,无意间将与太后之间秘事公之于众。

武皇太后大恶,杀机顿生。因此密选宫人有力者百余人防之,并定下擒杀之计。

延载二年二月壬子,宫人擒执薛怀义于瑶光殿前树下。武则天使建昌王武攸宁率壮士殴杀,送尸于白马寺,龛而焚之,然后将其骨灰装入坛中,建塔镇之。

复善遣寺中僧众,以及薛怀义私蓄力士千人,最后籍没寺产入官。

延载二年夏四月,天枢造成,高一百零五尺,径十二尺,分为四面八方,各径五尺。下为铁山,周长百七十尺,以铜铸为蟠龙、麒麟萦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径三丈,四龙人立捧火珠,高一丈。由西域胡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之名于其上,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秋七月,吐蕃入寇临洮。武皇复以王孝杰为肃边道行军大总管,带兵讨之。

九月甲寅,太后合祭天地于南郊,加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诏命改元天册万岁。随即突厥默啜遣使请降,册授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天册万岁元年,灵隐禅师与阴祖等雕造莫高窟北大像。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沙州敦煌县鸣沙山上。自前秦建元二年始建,历北魏、西魏、北周、隋朝,至武则天时,已有窟室千余龛。此年所造释迦牟尼坐像,其高一百四十尺。

腊月十一日,武则天登临嵩山,封为神岳,大赦天下,又改元为万岁通天。制内外官三品以上通前赐爵二等,四品以下加两阶。洛州百姓免收租税二年,登封、告成县免三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