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91言情>来自未来的我爱你 > 第四十一章(第2页)

第四十一章(第2页)

左前方有个出口,她翻起头盔前盖,看了眼路牌,并没有左拐,继续前行。

从这个出口下去,会近两公里左右,但会多七个红绿灯,以现在晚高峰的车流量,这短的距离是得不偿失的。

梁涵的车已经不见踪影,在高架上,跑车是有绝对优势的。

路晓珊努力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不太记得下两个出口的路线,只能凭借大致的方位来定位之后的路线。

她有些不详的预感,似乎感受到梁涵会有不为人知的招数,这一次的赌胜可能会有些麻烦。

梁涵开着911,已经完全超速,他知道之后一定会有罚单,可跟赢相比,这罚单已经算不了什么,自然是要选择最高收益。

梁涵的方向盘旁边,横放着一台手机,这是一台刚刚发布不久的IPHONE4,是叔叔特意从美国寄给他的。这台最先进的智能手机,很多人只听说过,就从没有见过,这就是梁涵埋下的后手。

IPHONE4上面显示着一张地图,他的方位明确无误的显示在地图上,而几个不同的出口也一一标明。

梁涵已经开过了六个出口,而需要记的车牌,他也通过录音给记了下来。

在地图上,有的路线呈现红色,有的路线呈现绿色,这是在告诉他城内街道的拥挤程度。

有这样的利器,梁涵根本不担心会输给路晓珊,哪怕那是个天才,可又怎么能和智能计算相提并论呢。

梁涵心想,这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人类的大脑,哪怕再聪明,也不再占有优势。什么是科技?就是大脑创造出来的产物,最终战胜了大脑,这才叫科技。

手机给他规划的路,是再四个路口之后。梁涵完全不介意在高架上多开一会,能够晚进城一会,他的优势就能多保持一会。

梁涵估计路晓珊会选择最近的路口下高架,然后就陷入到晚高峰的汪洋大海里,虽然摩托车更加便捷一些,可红绿灯和各种路口是不会为她破例的,50分钟能到就不错了。

而此刻的导航上面,为梁涵明确显示着到达目的地的时间,26分钟,应该就是最优解,他一脚油门,呼啸着超过了三台车。

路晓珊几乎要开过这个路口,但还是一个压弯技巧,狠狠的转入了面前的入口。

后面的车开得好好的,忽然看到前面摩托车做了个专业级的比赛动作,吓的差点急刹车,看着那明显是姑娘的骑手如风一样,卷向出口,差点都忘了自己的方向盘。

路晓珊内心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她觉得自己可能是上了梁涵的当。

路晓珊当然不会知道梁涵藏了什么后手,但她很简单的梳理了下逻辑。梁涵提出了这样一个明面上不可能赢的赌局,他自然不是受虐狂,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梁涵必然有操纵比赛的终极手段。

这手段或许是早就把地图背熟了,或许是找人来操控红绿灯让他一路畅通,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果梁涵早有把握,那么路晓珊今天骑车的最优解一定是在梁涵的计算之中的。

既然如此,路晓珊还是用之前自己算出来的最优路线,就一定是落入到梁涵的算计里面。

既然别人挖了个陷阱给你,那一定会挖在你最有可能走的路上。

所以路晓珊强行让自己放弃了大脑中计算完毕的最优路线,随意找了个眼前的路口下来。

下来后,就是漫漫晚高峰的马路,和闪烁无常的红绿灯,以及马路上四处让人的公交车。

路晓珊停在路边,拉开头盔,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马路,迅速计算出了车流,人流和红绿灯的节奏。

大概五十分钟。

她估算了个时间,而这个时间,无论如何,都不会比梁涵更快。

路晓珊明白,既然自己的最优解都不可能赢,那用常规的路走,只会输的更惨。

“要超越最优解,对你们来说很难吧。”路晓珊心想,“聪明不聪明,不过是看世界的位置不同。”

如果有一道题,正常智慧的人,会成功的计算出来。

而有些人,可以用好几种方式把这道题给解出来,这就是人才了。

但极其稀有的,被上天眷顾的大脑,却是只要一瞟这道题,立刻就穷尽了全部的解法,然后从中选择出最优解,这就是真正的天才了。

可也仅此而已,这还是属于人类的领域。

所谓的超能者,就是超越了人类正常极限能力的人,所以她们在看这道题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思考题的解法,而只会去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存在,存在的规律是什么。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才会有人发现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才会有人知道几亿光年之外的黑洞是什么样的。

并不站在人类的思维区间看待这个世界,低于人类思维区间的,往往被认为是“低能者”,而超越了人类思维区间的,则是“超能者”。

这一段阐述,是很小的时候,路晓珊父亲看似无意间说的,其实以他对女儿的了解,当然知道路晓珊不会忘记。

但路晓珊却并不会认为自己是“超能者”,她只在这段话里总结出一个道理。

所谓的智慧高度,就是你看世界的位置和角度。

当你与谁为敌,就用超过他的视角高度去看世界。

路晓珊车头一抬,直接窜上了人行天桥的台阶,以一个特技车手的姿态,义无反顾的朝着正闪着红灯的马路对面冲去。

她踏上的征途,是行人走的道路。

其实很简单,梁涵作为一个天才,已经穷尽了摩托车在这个时刻的城市街面上的各种解,并且找出了最优解,想必也已经知道如何超过这个最优解。

路晓珊根本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寻找更优的路线也不过是浪费时间。

她的思考模式是,既然你思考的是摩托车的行进路线,那我不把它当摩托车来看就好了。

所以路晓珊完全遗忘掉自己骑着的是摩托车,她只是思考了下,在这个晚高峰的时候,谁会前进的最顺畅。

这是一个城市里每天都存在,但往往被所有人忽略的生活模型。

在一条畅通的街道上,毫无疑问的,汽车跑的最快,电动车第二快,自行车第三,行人只能排到最后。

而晚高峰的街道上呢?却恰好掉过来了。汽车因为大量的拥堵,根本就寸步难行,有时候路口会被堵死,半个小时可能都过不去。而电动车自行车的街面数量因为晚高峰暴涨了几倍,速度迅速降低下来,也很难跑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