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太师的眉毛胡子都已经是雪白的了,他的眉毛很长,几乎遮住了一半的眼睛。
虽然他的眼睛已经老去,可是眼神却并没有老。
他抬眼看着上前请安的几个孩子,脸上虽然挂着和蔼的笑,眸子却含着刀锋一样的寒意。
他先是夸赞裕朝兄妹两个:“二位在京城这几个月可都习惯吧?我瞧着各自都长高了不少。”
“京城自然是好的,只可惜跑马的地方少了些。”裕朝其实还有点想家,不过因为近来长公主进宫来陪端敏公主待产,桑珥也跟进宫来,他便觉得这里是天下最好的地方了。
“世子喜欢骑马,这是天性使然。就好像我们汉人走到哪里都想种庄稼一样。”董太师呵呵笑着说。
又拉着应杉的手问:“二公子近来读了什么书?读书虽然是好的,不过也要学着淘气些。”
“太师为什么要我淘气?夫子们天天讲的都是规矩。”应杉才六岁,自然童言无忌。
“小时候不淘气,长大了就更不能淘气啦。”董太师说,“你说是不是啊?等你长大了之后回头看自己的小时候都没有淘过几次气,那可是很不好的。”
众人都被逗笑了。
最后,董太师方才和宫长安说话:“宫四少近来都读什么书?”
“有劳太师动问,小子近来读的是前朝吴大学士所著的《文典》。”宫长安答道。
“哦,这可是大部头啊。”董太师捋着胡子说,“难怪你被称为神童,小小年纪就已经涉猎《文典》了。”
“太师过奖了,我也不过是初读,囫囵吞枣罢了。”宫长安说。
“想当初我与你祖父同曹共事,我做推官,他是主簿,可以说渊源很深了。你祖父这人便是个忠正才高之士,我一向倾慕他的为人。
只可惜呀他在你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过世了,我也常常引以为憾事。
毕竟当初我们一起树下乘凉的时候,还说过等到致仕以后便约齐三五好友一起浪迹于江湖山水之间。”董太师这样做,也不过是为了下一步打埋伏,“如今再见你,竟颇有你祖父的遗风,实在叫人感慨唏嘘。”
“父亲为官几十载,同僚旧友多不胜数,但从未听你如此怀念过谁。”皇后说道,“可见在你心中宫老侯爷确实难得。”
“是啊,看见这孩子倒让我感慨不已了。”董太师说着仔细打量着宫长安。
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他在宫长安身上寻宫老侯爷的影子,实则他越看越觉得这孩子不像宫家人。
“皇后,这孩子我真是越看越喜欢。如今他在宫里做伴读,不如你就收了他为义子如何?”董太师忽然抛出这句话,在场的众人都愣住了。
好半天皇后才说:“父亲提的好突然,我还没有准备。”
“呵呵,我也是临时兴起的这个念头。”董太师神色如常道,“这孩子真叫人越看越爱,我想着他母亲如今已经成了宫里的贵人,皇后就收他为义子,也是合适的。”
皇后听了倒不反对,一来她本也很喜欢宫长安,二来也信得过温鸣谦。而且又是自己父亲提出的这个建议,想来他也觉得合适。
“父亲既有此意,那我……”皇后开口想直接应允了此事。
却被宫长安打断了:“多谢太师抬爱,只是小子福博怎配做皇后娘娘的义子呢?”
他是不可能认董皇后为母亲的,董氏是他的杀母仇人,他怎能认贼做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