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对这势力产生些许好奇。
“母后,不行啊,您一旦这么干的话,地方上得乱成什么样子,到时候天下百姓又得多受多少苦,多死多少人?
我作为一国之君,无力庇护百姓。
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已经愧疚不已。
怎么还能如此推波助澜!”
本来对此事就不是很情愿的玉和帝听他母后这么一说,顿时更不情愿了。
当即便语气急促拒绝这么干。
被他这么一打岔,王太后也就没再继续纠结元君府的问题,而是跟玉和帝又吵了起来,一个觉得这儿子实在太不听话,太不争气了,还有一个觉得自己母亲管的太多,半点都不顾皇家体面。
至于结果,当然是太后胜。
毕竟太后不仅有朝堂上亲爹的势力支持,同时还有一个孝字来设法镇压。
一个傀儡皇帝又能怎么办?
但这件事,显然没那么容易通过朝堂,特别是在王太后想将这八十万两银子全部都收入囊中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个没什么实权的皇帝太后,宫里面就别想有太多的秘密了,皇帝太后两人私底下说的话可能没人知道,但先前那些个太监禀告的时候,经过了多少人手啊,因此相关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之后,纷争就开始了。
更准确点来讲是抢钱大战。
大家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这件事到底合不合法,合不合理,而是在于这八十万两个银子到底应该入国库还是入皇帝的内帑,彼此间争的那叫一个激烈。
大臣们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笔银子应该入国库,毕竟是册封节度使,又不是册封什么爵位,卖官钱必须入国库。
而且他们都好长时间没发俸禄了。
一年也就发两三个月俸禄。
入国库他们才好发工资,瓜分嘛!
而王太后自然是不愿意的,毕竟她还想用这笔钱来练新兵呢,进了国库她还练个屁啊,王右丞相则是左右为难。
帮自己闺女,百官就得针对他。
帮百官又显得背叛闺女和外孙。
这还只是最开始的纷争,等丁水派去的那两个弟子带着八十万两银子上朝觐见的时候,百官,包括玉和帝、王太后等人才愕然发现,使者竟然是女的。
再一问,元君府首领也是女的。
然后吵的就更厉害。
“不行,陛下、太后,怎么能册封女子为节度使呢,这不合礼法,应该立刻将这些使者诛杀,并且传旨岭南道附近节度使,让他们出兵,剿灭逆贼!”
没错,当他们发现岭南道新主人是个女的,使者也是女的之际,立刻就翻脸了,当然,银子他们肯定还是要的。
只是打算从原来收银子默认此事。
变成收银子也不认。
有了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剩下文武百官自然也是纷纷站出来,大体意思差不多,就是银子是缴获,且绝不承认对方是新节度使,这是底线不能动。
但他们没看到的是,今天特地垂帘的王太后,脸上明显不是愤怒,而是诧异,同时她也总算明白,为什么觉得元君府奇怪了,元君虽说过去是指贤明的君主,可如今一般都是指女仙的尊称。
所以人家底色交代的很清楚,只是他们没往那方面想,那些太监也没说。
女子都能起兵成为节度使的话。
她是不是太胆小了……
不过很快,王太后就压下了内心的种种幻想,因为她清楚,没实力想的越多,死的越快,所以只是干咳一声道:
“够了,都给哀家静一静。
据哀家所知,岭南道那很多部落还在实行走婚制,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且部落当中的女首领并不算罕见。
元君府想来应当就是如此。
既是地方特色,偶有破例之处也无妨,而且岭南道那边,大部分区域本来不就是地方部落自治吗,如今有地方部落首领帮助朝廷平叛,又岂能因此赏罚不明,斩杀使者更是刻意挑拨之言。”
“也不知安的到底是什么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