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东西,这是哪儿来的?
很多人都带着这样的疑问。
要不是古运河两侧有太多积沙开矿区,这些人能一路横移着一直去围观。
而真正的古运河码头,刘彻翘以盼。
刘据比刘彻还激动:“姐夫,真有那么大的船,真有那么大的轮子?!”
霍海点头。
这是第一艘钢骨船,但还是初代外露的轮子,就在船的两侧,划水推动船前进。
虽然儿宽他们那边已经在搞螺旋桨结构了,但头一批船还是外置轮比较靠谱。
准确的说,儿宽他们此时已经在船上了。
他们也是故意跟随船弯弯绕绕,去了好多地方绕路,才能从怀朔开船到长安。
要知道这点路,坐火车是两天。
走公路是半个月,走水路按道理应该是最快的,结果拖得最久。
这一段黄河是不通航的,断了好几个地方,每一个断开的地方,都要进入河东的水系各种绕。
这一路绕下来,绕到现在都八月底了,才到长安。
但也是这一路,让儿宽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在这边跟刘彻报告后,就要去千乘,造海船厂研究海船了。
卫长公主点了点刘据的后脑勺:“怎么就叫上姐夫了?”
刘据:“早晚的事儿!姐夫能不能送我一条轮船啊!”
霍海:“初航结束后要现场检查各种部件的损耗,还有检查船底什么的,等检查完记录完数据,就送给你了。”
其实真没什么数据好记录的,它什么样,霍海一清二楚。
而且前世明轮船还有渡海轮船的那几位,也都是野路子,突出一个莽。
不过,本着严谨的态度去研究这是好事儿。
此时,人群中有人高喊:“来了!”
霍海转头一看,落下闳。
霍海才不上当转头去看呢。
落下闳看得见的东西,别的人看个鬼看。
他还能站在地上看环形山呢。
果不其然,其他人伸长了脖子看了半天,什么都没看到。
董仲舒用手肘撞了撞东方朔的大胯:“哎,都说站得高看得远,你看见没有?”
东方朔摆头:“没看见。”
董仲舒叹气,高也不管用啊。
说着掏出了望远镜怼在眼前:“还得靠科技。”
科技高,才是真的高,高科技,才看得远。
另外一边,曹襄,刘胜和几个长安富商站在一起。
曹襄本来是在进行分化工作的。
等分化工作上道了,够功勋了,他就脱手了。
卫青还在那边看着,而曹襄也就回长安了。
美其名曰送俘虏,当初俘虏的匈奴贵族,都是他给送回来的。
两人伸长了脖子看着古河道另一头。
这笔直直溜的河道按理来说能看出去很远,但是现在秋老虎,它水面有点起雾。
曹襄一边看一边激动:“我倒要看看这四百吨的轮船能不能从咱们汾河过。”
如今他们也开始不称呼汾水为汾水了,而习惯了新学的汾河的叫法。
刘胜:“四百吨的过不了,咱就买一百吨的,反正一定要买,你是真不知道,我已经得到消息了,那轮船是烧煤的,运货成本比火车还低,把咱们那些船吊起来打,以前运畜生到长安怕死了,现在运活的过来都行!”
曹襄翻白眼:“屁!我从怀朔回来时,看到过百吨轮船的好吧,百吨轮船咱们那儿肯定能过,就是四百吨的不知道能不能过,咱们那儿水再怎么少,百吨轮船都很随过好吧。”
“这碗饭,咱们子孙后代吃一万年!”
刘胜:“万一未来科技展,河有了别的用处,不能过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