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朱梓仔细端详着枪管内壁那几道螺旋上升的膛线,手指轻轻摩挲着冰凉的金属。这工艺确实比旧式火铳精进了不少。他放下枪管,目光扫过那些结构相对复杂的燧发机零件,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麦至德一直留意着潭王的反应,立刻察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他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王爷,可是这燧发枪还有何处不妥?”
朱梓并未立刻看向他,视线依旧停留在那些精密的零件上。片刻后,他才转过头,语气听不出什么波澜:“麦尚书,本王记得,当初交给工部的图纸,并非只有这一种样式吧?”
麦至德心中微微一凛,背脊下意识地挺直了些,连忙躬身道:“王爷明鉴。您赐下的图纸中,确有数种更为精巧、威力更强的火器设计。只是。。。。。。”他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声音也随之低了几分,“只是那些火器,无论是对材料的要求,还是制造的工序,都远比这燧发枪复杂太多。尤其是几种后装填的设计,对机件密合度要求极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以眼下工部的技术储备和匠人手艺,强行制造,不仅耗费巨大,成品率恐怕也难以保证,甚至可能频发炸膛伤人之事。”
他停顿了一下,小心地观察着朱梓的脸色,见对方没有明显的不悦,才继续解释道:“更重要的是,陛下。。。。。。陛下的意思是,眼下我大明最缺的不是一两件威力绝伦的神兵利器,而是能尽快装备更多军队的制式兵刃。这燧发枪虽非图纸上最优之选,但胜在结构相对成熟,对材料的要求不算太苛刻,便于组织工匠进行大量生产。刘将军运回的矿石虽精,但总量终究有限,若将其全部用于打造少数极为精锐的火器,那大多数军士便无法及时换装新式火枪。陛下希望,能用有限的资源,尽快提升全军的普遍战力,形成规模优势。”
朱梓听明白了。又是父皇那套实用至上的思路。追求数量,快速普及,用规模优势弥补单体性能的不足。他不是不理解这种想法,对于一个疆域辽阔、军队庞大的帝国而言,这或许是最稳妥、最现实的选择。优先保证足够多的士兵能用上比旧火铳强得多的武器,整体战斗力的提升会很显著。
但他骨子里,总觉得真正的强大,应该来自于技术的绝对领先,来自于对时代极限的不断突破。那些他记忆中,甚至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火器设计,才是他真正渴望看到的。后装填、更高的射速、更远的射程。。。。。。那才是能彻底改变战争形态的力量。
父皇总是这样,求稳,求多。凡事都先考虑能不能铺开,能不能让更多人用上。也罢,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步子迈得太大,确实容易出问题。眼下的大明,也确实需要尽快提升整体军备水平。先让燧发枪装备起来,淘汰掉那些老旧不堪的火绳枪,总归是巨大的进步。
他心中微微一叹,将那份对更先进武器的渴望暂时压下,脸上恢复了平静:“父皇自有考量。既然如此,那就按此推进吧。燧发枪的生产要抓紧,工匠培养之事,绝不可松懈,产量能提一分是一分。”他挥了挥手,示意此事不必再议,“图纸本王早已交出,具体如何取舍,工部与兵部自会协调,拿出最合适的方案。”
“是,下官明白。”麦至德恭敬应道,心中也暗自松了口气。潭王虽然想法超前,但在涉及军国大政的方针上,还是以陛下意志为先的,这让他放心不少。
朱梓不再去看那些散发着机油和金属气味的火器,转身准备离开这闷热嘈杂的工场。他今日视察的目的已经达到,工部的进度尚可,麦至德也算尽心尽力,这就够了。至于更先进的武器,只能徐徐图之。